孩子做作业时总爱玩游戏如何引导呢?

资讯 0 0

一、孩子做作业时总爱玩游戏如何引导呢?

这个八岁孩子是如何接触到游戏的?家长是不是也经常玩游戏?我个人感觉家长应该经常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读书,孩子会形成这样的好习惯,我们应该学会鼓励孩子的好习惯,好都是夸出来的那么奖励孩子的策略和原则又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少奖为佳。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记不可滥用。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

第二,奖态度不奖分数。大多数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试卷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一诺千金。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第四,奖品适当,价值适中。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

第五,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噢。

二、【一起作业网】的游戏在哪

你好!一起作业网的游戏宴配在主页,下方有个学习中心,点晌数指击后,就有游戏了。 如果我说的不对,那么,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毕旅你就可以玩了。。。。。。。。

进入一哪敬起李穗慎作业;

点首页的上面“课外乐园”;

选择游戏即族激可。

三、《重构作业》读书笔记7

(文  刘俊芳)

阅读页数:P84—98

【导读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两大理论斡旋:定义,研究方向的区别,关系模式,解决的问题与理想状态。

1.定义:

        课程:人们从事(成人)事务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力和知识形式将会显现出来而成为课程目标。课程是儿童及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系列经验。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2.研究方向:

      课程论研究侧重于从目标到内容的系统设计,而教学论研究侧重于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3.主要关系模式:

(1)课程、教学分离模式

(2)课程包含教学模式

(3)教学包含课程模式

4.解决的问题:

        课程更加侧重于解决从目标到内容的系统设计问题,而教学更加侧重于解决如何根据既定的课程内容,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等实践问题。

5.理想状态:课程与教学整合

二、作业设计更适合哪个领域?为什么?

1.作业设计研究更适合选择课程包含教学模式,即课程视域。

2.原因:

(1)课程视域更有助于解决作业缺乏统一设计,缺乏个性化的问题。

(2)课程视域更加符合作业需要从设计到实施一体化思考的需求。

三、不同作业观中作业、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怎样?作者更认可哪种作业观?

1.“作业即游戏活动”——把作业当作教育的一个环节,把作业与幼儿教育活动混为一谈;

      “作业即教学巩固”——把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把作业作为一种教学的附庸与延续;

      “作业即学习活动”——把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环节,强调作业不仅要发挥巩固教学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弥补教学不足的功能;

      “作业即评价任务”——把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环节,强调了作业在诊断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反思和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2.作者更倾向的作业观:

      在“课程范畴”内研究和思考作业设计问题,将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强调在科学的研究范式下,建立具有“目标导向、系统设计、诊断反馈、动态生成、体现个性”等特征的课程视域作业观。

四、课程视域与教学视域差异是什么?

        课程视域更加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什么来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如何判断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并进行反思调整?”等基本问题。

        教学视域更加强调基于已规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加关注通过怎样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进行教学,从而达成这些已经规定好的目标和内容等问题。

五、课程视域作业观与教学视域作业观差异是什么?

1.基本定位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更多将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环节;更强调功能上与教学是一致和互补关系;更强调作业对于课程目标的诊断作用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系统思考“课程目标—作业—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视域作业观:更多将作业作为教学环节之一;将教学作为教学课后延续方式与途径;更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强调“教学—作业”之间的关系。

2.作业功能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认为:作业的功能不仅包括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而且关注教学无法达成,但是通可能通过课外作业来完成的上位课程目标;强调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一致性的同时,又具有适当互补作用。

      课程视域作业观认为:作业的功能主要用于巩固课堂教学的一些要求,以巩固课堂内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为主;强调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一致性。

3.作业目标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和调整,关注作业目标的多维性和综合性,除了知识与技能外,还特别关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道德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视域作业观:主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要求的达成而定。 

4.作业内容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作业内容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技能的巩固,而且包括一些实践类、操作类、合作类、长周期性、以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等为主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强调内容与教学紧密相关、有机互补。

      教学视域作业观:以学科识记性和理解性知识。以及部分技能的训练为主作业;作业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延伸或拓展。

5.作业形式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更强调作业形式多样,包括巩固型和诊断性、发展性相结合;个体性作业与合作性作业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验、制作、设计、调查、社会实践、劳动、体育运动等作业类型相结合。

      教学视域作业观:作业形式相对单一,一般以书面作业为主,包括抄写、默写、计算、阅读、分析、写作、订正等。

6.  完成形式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有些独立完成,有些合作完成,并且要求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坚持完成长周期性的任务;等等。

      教学视域作业观:更强调独立完成,不强调合作要求,教师不辅导。学生自主完成。

7.结构性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强调科学的作业目标体系,注重横向联系和纵向衔接,统整思考作业与教学的关系,整体设计各个课时、各个单、各个年级或学段的学科校本作业体系;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程目标整体实现。

      教学视域作业观:课时作业较多,作业的系统性、结构性往往依赖于教学是否具有系统性的设计。

8.跨学科性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不仅强调学科知识、能力发展,而且关注恰当合理的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应用。

      教学视域作业观:更强调以学科性为主。

9.结果应用差异:

      课程视域作业观:在强调作业结果对教学的诊断改进功能的同时,还强调其对课程目标和内容、作业目标和内容的诊断调节作用。

      教学视域作业观:将作业作为教学延续的手段,以诊断教学效果为主。

六、课程视域作业观的意义是什么?基本特点是什么?

1.意义:课程视域作业观不仅是教育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作业问题的现实诉求,也更加强调将作业研究的视野从教师转向学生本身。

2.基本特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方法和实践能力等,作业布置强调趣味性、实践性;

(2)作业类型多样灵活,重视问题解决,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唯课本,而是社会当做学习的大课堂;

(3)注重完成的过程,看重学生是否掌握完成作业的方式与作业适用性。

七、学术进步的作业范式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术目的、能力、归属感、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