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被动式建筑设计

帕鲁指南 0 0

一、什么是被动式建筑设计

被动式节能屋(德语:Passivhaus[1] )又可译为被动式房屋,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节能建筑物。被动式房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

1被动式房屋不仅适用于住宅,还适a686964616fe59b9ee7ad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幼儿园、超市等。

被动式房屋的概念最早源于瑞典隆德大学的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2] (Passivhaus Institut)的Wolfgang Feist博士[2] 在1988年5月的一次讨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德国黑森州政府的资助,被动式房屋的概念逐步确立起来。[3]

1990年最早的一批被动式房屋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1996年(Passivhaus-Institut)在达姆施塔特成立[2] ,致力于推广和规范被动式房屋的标准。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被动式房屋落成。

2、19世纪70年代,建筑师和科学家就开始研究零能耗的房屋,把能耗降到零是十分苛刻的,尽管从理论的角度它是可行的,但是因为极高的造价和复杂的工艺,至今为止还只是停留在科研项目层面。

低能耗建筑(供热能源需求用量< 70 kWh/m²a),因其优越的性能价格比,所以很快的普及开来。

随着节能的需求更为迫切,被动式节能屋发展开来。

如果把被动式节能屋结合上更多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那么也就实现了“零能耗”的房屋,因为没有谁愿意住在一个没有冰箱和电视的房子里。

3、截止至2010年,仅在德国就有13000多座被动式节能屋投入了使用(2012年全世界有37000座),有独栋房屋、公寓、学校、办公楼、游泳馆等。特别是多层建筑,更能体现它的优势,例如位于Innsbruck的能容纳354个住户的“Lodenareal”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建筑。

位于Innsbruck的“Lodenareal”项目

4、被动房屋的基本原则就是能效。杰出的保温墙体、创新的门窗技术、高效的建筑通风、电器节能都是解决能效的基础。

资料来源:

被动式房屋_百度百科

二、建筑工程设计主要由什么组成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分三个方面: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主要包括设计前期工作、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电气设计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等内容。

三、建筑方案设计的两大基本形式是什么?

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载荷很大,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载荷及地基承载力,可以用单独柱基、交叉梁基础、筏型基础或箱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1 筏型基础

筏型基础也称为板式基础,多用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做法:倒肋形楼盖式和倒无梁楼盖式。倒肋形楼盖的筏基,板的折算厚度较小,用料较省,刚度较好,但施工比较麻烦,模板较费。如果采用板底架梁的方案有利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但地基开凿施工麻烦,而且破坏了地基的连续性,扰动了地基土,会降低地基承载力;采用倒无梁楼盖式的筏基,板厚较大,用料较多,刚度也较差,但施工较为方便,且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采用此种形式的筏板,应在柱下板底或板面加墩,板底加墩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板面加墩则施工较为方便。因此选择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考虑综合因素。

2 箱型基础

当地基极软切沉降不均匀十分严重时,采用筏形基础,其刚度会显得不足,在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敏感时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箱型基础就较为合理。

箱型基础是由底板、顶板、外围挡土墙以及一定的内隔墙组成的单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箱型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传力均匀;能适应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地基,有效地调整基地反力。由于地基面积较大,且埋置深度也较大,挖去了大量土方,卸除了原有的地基自重应力,地基承载力有所提高,建筑物沉降减小。由于埋深较大,箱型基础外壁与土的摩擦力增大,增大了基础周围土体对结构的阻尼,有利于抗震。但是箱形基础的内隔墙较多,支模等施工时间较费,工期较长;在使用上也受到隔墙太多的限制。

3 桩箱和桩筏基础

在浅层地基承载力比较软弱,而坚实土层距离地面又较深的时候,采用其他类型的基础就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的要求。这是应当考虑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桩基承台,二是桩基本身。桩承台的作用是将上部荷载传给桩,并使桩群连成整体,而桩又将荷载传至较深的土层中区。桩基承台一般可利用筏形基础的底板或箱形基础的底板。这时称这种形式的基础为桩筏基础或桩箱基础。

桩的类型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指标等因素确定。桩按受力性能来区分,有摩擦桩和支承桩两种。按施工方法区分,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桩基平台面积确定的情况下,不同桩径、不同的桩基持力层会有不同的单桩承载力,桩的平面随之也可以确定。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桩的数量较少时,桩基布置在墙下、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梁下或平板式筏形基础的柱下。桩距应尽可能的大,在充分发挥单桩承载力的同时,还能发挥承台土反力作用,以取得最佳效果。